2020年9月26日上午8点,追梦•领航第一讲在图书馆L409教室开讲,副校长程永华教授以《科学素养的内涵和提升途径》为题,从科学和科学素养的内涵、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情况、提升科学素养途径三个方面为同学们讲授思政课。
程永华老师首先用问题导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你心中的科学概念是什么?”,吸引学生入境,引发同学思考,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堂上,程老师通过列举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侯祥麟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科学家坚持科学研究,为理想不断奋斗的生动案例,详细地讲解了科学和科学素养的内涵。同学们通过感受科学家们探究科学的历程,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程老师表示,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科学是态度,还是一种世界观。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同学们应该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力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能力。通过学习,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讲到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情况时,程老师表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是决定国家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0%。在最新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8.47%,与发达国家在科学素养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调查显示,互联网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公民每天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达64.6%,除电视外远超其他传统媒体。通过数据的直观展示,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梦要始终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学素质培养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为重要。
就如何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程永华老师对指出一是政府高度重视,能亲力亲为落实到基层,可以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二是互联网的利用,用全新开放互动的网络思维和互联网带来的西方文化思维影响传统思维定式,使其得到补充和发展;三是建设知识经济型社会,促进全民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具备符合时代的较高科学素养的群众年龄段从青年扩展开来,让更加好的知识氛围和对待科学的态度在社会中散播出去从而使好的科学素养成为一种习惯;四是运用盈利媒体的信息传播思维,通过盈利媒体的思维方式的应用,建立渠道优势、积累用户资源,通过各种衍生产品和服务,实现商业模式于科普的应用和拓展。她说,只有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夯实基础。同学们表明,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奋斗、敢于创新,成为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努力提升政治素养、科学素养,注重提高个人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